【安禄山个人资料】安禄山(公元703年-757年),本名阿荦山,是唐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和叛乱首领。他出身于突厥与粟特混血家庭,后来在唐朝担任边疆要职,最终发动“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安禄山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崛起与失败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安禄山的简要总结及详细信息表格。
一、安禄山个人资料总结
安禄山早年以骁勇善战著称,因功绩被任命为节度使,掌控河北地区。他深得唐玄宗信任,被封为“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然而,随着权力膨胀,他逐渐萌生反意,最终于公元755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持续八年,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经济,导致中央集权削弱,也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伏笔。安禄山在叛乱中病死,其子安庆绪继位,最终被部将史思明所杀。
二、安禄山个人资料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安禄山(原名阿荦山) |
出生年份 | 公元703年 |
死亡年份 | 公元757年 |
籍贯 | 突厥与粟特混血(今新疆或蒙古一带) |
身份 | 唐朝将领、叛乱首领 |
官职 |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
叛乱时间 |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 |
叛乱结果 | 持续八年,唐朝由盛转衰 |
主要事迹 | 发动安史之乱、攻占洛阳、长安 |
统治方式 | 以武力控制河北地区,拉拢人心 |
最终结局 | 因病去世于757年,由其子安庆绪继位 |
历史评价 | 多数史家认为他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人物 |
三、结语
安禄山作为唐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崛起与叛乱深刻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虽然他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但其野心和背叛行为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动荡。通过对安禄山个人资料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及其对唐朝历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