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

2025-09-26 04:20:46

问题描述: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04:20:46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训俭示康》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一篇家训文章,旨在告诫子孙要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

《训俭示康》主要围绕“俭”这一主题展开,强调节俭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家族兴旺、国家安定的重要基础。司马光通过自身经历和历史事例,指出奢侈之害,提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后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点题:提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确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行。

2. 举例论证:引用历史人物如石崇、王愷等因奢侈而败亡的例子,说明奢侈的危害。

3. 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一生奉行节俭,并以此教育儿子,希望他继承家风。

4. 结尾劝诫:呼吁后人以节俭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品德的共同之处;奢侈,是邪恶的最大表现。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争夺货利。 奢侈会导致欲望增多。君子欲望多,就会贪图富贵;小人欲望多,就会争夺财利。
吾今不能见吾子矣! 我现在无法见到我的儿子了!
吾为宰相,自奉甚薄,未尝以私意害公。 我身为宰相,生活简朴,从未因私心损害公义。
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品德的共同之处;奢侈,是邪恶的最大表现。
余尝谓:“士之有志于道者,当先正其心,然后能修其身。” 我曾说过:“有志于道的人,应当先端正自己的心,然后才能修养自身。”
今观世之贵人,鲜不骄奢,虽有贤者,亦难保其终。 现在看那些富贵之人,很少不骄奢的,即使有贤德之人,也难以善终。
故曰:俭,可以养德;侈,可以丧身。 所以说:节俭可以培养品德;奢侈可以丧失性命。

三、结语

《训俭示康》不仅是一篇家训,更是一份关于人生修养与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司马光以亲身经历和历史教训,提醒后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远离浮华,坚守节俭。这篇文章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物质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更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