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句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诗引用了汉代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施展抱负的愿望。
一、
“何日遣冯唐”是一句富有历史典故与情感寄托的诗句。它源于西汉时期冯唐劝谏汉文帝的故事,后被苏轼化用,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怀才不遇主题。
二、相关背景与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原文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冯唐背景 | 西汉名臣,曾劝谏汉文帝,因直言被贬 |
意义 | 表达对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渴望 |
文学手法 | 用典(借古讽今) |
情感基调 | 抑郁、期待、希望 |
现代解读 | 古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 |
三、历史典故解析
冯唐是西汉时期的贤臣,以正直著称。他曾劝谏汉文帝不要因一时之过而惩罚魏尚,认为魏尚有功于边疆,不应因小过被贬。汉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赦免了魏尚。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忠言直谏”的典范。
苏轼在《江城子》中借用“冯唐”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被重用的苦闷。他希望像冯唐一样,有机会为国家建功立业,但现实中却屡遭贬谪,只能在词中寄托希望。
四、现代意义
“何日遣冯唐”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对机会、机遇、认可的渴望。无论是职场、学术还是人生道路,人们常常会发出类似的感叹,期盼被看见、被理解、被重用。
五、结语
“何日遣冯唐”一句,简洁而深刻,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期待。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信念与坚持,同时也需学会在合适的时机,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