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是什么意思】“饥不择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饿的时候不会挑选食物”,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不管食物是否合适、美味,都会毫不犹豫地吃下去。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紧急、困难或急需的情况下,对条件要求不高,只能接受任何能解决问题的选项。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饥不择食 |
拼音 | jī bù zé shí |
出处 | 出自《汉书·王莽传》:“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
含义 | 在极度饥饿时,不挑剔食物;引申为在困境中不计较条件,只求满足基本需求。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因环境所迫而不得不接受现状,或形容人在压力下做出妥协。 |
近义词 | 不计条件、无暇顾及、急不暇择 |
反义词 | 挑肥拣瘦、优柔寡断、斤斤计较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饥不择食”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文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饿的时候,不会去挑拣食物的好坏;冷的时候也不会挑剔衣服的厚薄。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生活艰难,常常处于生存的边缘。
后来,“饥不择食”逐渐被引申为一种心理状态,不仅指生理上的饥饿,也常用来形容人在精神、情感或经济上的“饥渴”状态,比如在求职、恋爱、创业等过程中,因为急于解决某事,而不顾条件限制。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生活场景 | 一个人在旅途中饿得不行,看到路边的小摊也会毫不犹豫地买来吃。 |
工作场景 | 公司急需用人,招聘时可能降低了标准,导致“饥不择食”。 |
情感关系 | 一个人在感情上很孤独,遇到一个愿意陪伴的人,即使不是理想对象也会选择接受。 |
四、注意事项
- 适用范围:该成语多用于描述被动、无奈的状态,带有一定贬义或中性色彩。
- 语气轻重:根据语境不同,可以是客观描述,也可以带有批评意味。
- 避免滥用:不宜用于形容正常情况下的选择,否则容易引起误解。
五、总结
“饥不择食”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表达了人在极端情况下对基本需求的迫切渴望,也揭示了人在压力面前可能做出的妥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既要理性判断,也要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规划和提前准备,才能避免陷入“饥不择食”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