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意思】“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仍然不屈服、坚持抵抗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敌人在被逼入绝境时,仍然试图进行最后的反抗。
一、成语释义
词义解释:
“负隅”指的是依靠险要的地势或条件;“顽抗”则是顽强抵抗。合起来,“负隅顽抗”指的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肯投降或放弃,继续进行抵抗。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人请盟,楚人弗许。郑人又请,乃许之。郑伯出,负隅而泣。”后世多用于形容敌对势力在劣势中依然不愿认输。
二、使用场景
场景类型 | 使用示例 |
军事战争 | 敌军虽已溃败,但仍负隅顽抗,导致我方损失惨重。 |
政治斗争 | 反对派在失去多数支持后,仍负隅顽抗,试图拖延时间。 |
日常生活 | 在面对压力时,他选择负隅顽抗,拒绝妥协。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死战不降、孤注一掷 |
反义词 | 俯首称臣、缴械投降、束手就擒 |
四、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他一直负隅顽抗,直到最后一刻。
- 含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五、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绝望中仍不放弃的顽强精神。虽然它有时带有褒义色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时,更偏向于贬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成语 | 负隅顽抗 |
含义 | 在困境中顽强抵抗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情感色彩 | 多为贬义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死战不降 |
反义词 | 投降、认输、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