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全非是什么意思】“面目全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状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至于原本的样子已经完全看不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色彩,表示变化后的状态与原来大相径庭,甚至让人感到陌生或难以接受。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面目全非 |
拼音 | miàn mù quán fēi |
出处 | 《旧唐书·李靖传》:“使功不如使过,其言虽切,未足为害。若以罪人而用之,必有后患。此非独吾一人之言,亦天下士庶之所共知也。”(注:现代常用版本中并无直接出处,多为后世演变) |
释义 | 原指人的面容完全改变,现多用来比喻事物或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变得与原貌完全不同。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反义) |
反义词 | 一如既往、原封不动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环境变化 | 经过一场大火后,这座老房子早已面目全非。 |
描述人变化 | 他离开家乡多年,回来时已面目全非,连亲人都认不出来。 |
描述事物变化 | 这个项目经过多次修改,早已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最初的设计理念。 |
三、常见误用
1. 混淆褒贬:有人误以为“面目全非”是中性或褒义词,其实它多用于表达对变化的不满或惊讶。
2. 滥用范围:该词一般用于描述较大的、明显的改变,不适合用于微小的变化。
3. 搭配不当:如“面目全非的风景”可以理解,但“面目全非的细节”则不太合适。
四、总结
“面目全非”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发生了剧烈变化,以至于无法辨认出原来的模样。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误用。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准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