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曾是两乡全诗】一、
“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一诗,原句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越地域阻隔的情感共鸣。
全诗
> 《送柴侍御》
> 王昌龄
> 沅水通波接武冈,
> 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
> 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尽管两地相隔,但共沐同一片风雨,共享一轮明月,情感上并无距离之分。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境,使诗句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在现代语境中,“明月何曾是两乡”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强调心灵相通、情谊不因距离而改变的理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送柴侍御》 |
作者 | 王昌龄(唐代) |
原句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出处 | 《全唐诗》 |
诗意 | 表达友情深厚,虽隔千里,仍心意相通 |
用法 | 常用于表达思念、友情、情感联系 |
现代意义 | 强调心灵沟通、情感无界、距离不隔情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三、结语
“明月何曾是两乡”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和情感不会因为地理上的距离而消减。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对方,便如同近在咫尺。这正是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