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冠振衣成语解释和造句】“弹冠振衣”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身品行与操守的表达。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整理衣冠、端正仪表时所体现出的自重与自律精神。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洁身自好、注重修养,或是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保持清白的品格。
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弹冠振衣 |
拼音 | tán guān zhèn yī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弹冠振衣,以待明主。” |
释义 | 指整理衣冠,象征端正态度、洁身自好,也表示准备迎接贤明的君主或清正的环境。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有节操、重名节,不随波逐流。 |
近义词 | 洁身自好、清高自持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
成语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虽身处官场,却始终弹冠振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表达其坚持原则、不为利益所动的品格。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弹冠振衣的人越来越少。 | 强调现代人缺乏自我约束与道德坚守。 |
古人讲究“弹冠振衣”,如今我们更应重视个人修养。 | 结合古今,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
他弹冠振衣,只为等待一个值得为之效力的明主。 | 展现其择主而事、谨慎选择人生方向的态度。 |
总结
“弹冠振衣”虽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但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弹冠振衣”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应始终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