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形容的是那种花】“国色天香”是一个常用于形容花朵美丽、香气迷人的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咏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里的“国色天香”原意是形容牡丹花的艳丽与芬芳。因此,“国色天香”最初指的是牡丹。
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国色天香”有时也被用来形容女子美貌,但在传统文学和文化中,它特指牡丹花。牡丹因其花大色艳、香气浓郁,被誉为“花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祥和繁荣。
“国色天香”一词源于唐代,原为赞美牡丹花的美丽与香气。牡丹因其高贵的气质和华丽的外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尽管现代人有时会用此词形容女性,但其本义仍是指牡丹。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表格:国色天香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唐代李正封《咏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原指花卉 | 牡丹 |
含义 | 形容花朵艳丽、香气迷人,后也引申为女子美貌 |
文化象征 | 富贵、吉祥、繁荣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女性美貌,但在文学中仍指牡丹 |
花卉特点 | 花大色艳、香气浓郁、品种多样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色天香”不仅是对花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