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情节概括】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是小说中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转折性的章节,展现了曹操的机智与果断,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这一情节发生在董卓专权、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曹操因不满董卓的暴政,决定刺杀他,但最终失败,由此引发一系列重大事件。
一、情节总结
曹操得知董卓篡夺朝政、残害忠良后,心生愤慨。他假意投靠董卓,借机接近其身边,意图伺机刺杀。曹操在一次机会中得到了一把宝刀,并准备在董卓面前行刺。然而,由于董卓警觉性极高,加上曹操的计划不够周密,最终未能成功。曹操仓促逃离,留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也标志着他从一个忠臣向枭雄的转变。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犯长安老贼驱丁原 |
时间背景 |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大乱 |
主要人物 | 曹操、董卓、吕布、王允等 |
事件起因 | 曹操不满董卓专权,欲除之以安天下 |
核心行动 | 曹操假意投靠董卓,持刀入府,试图刺杀董卓 |
失败原因 | 董卓警觉性强,曹操计划暴露,被迫逃走 |
结果影响 | 曹操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成为后来的霸主;董卓则继续祸乱朝纲 |
经典台词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三、总结
“曹操献刀”虽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但却深刻地揭示了曹操的性格转变和当时的政治局势。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曹操的胆识与谋略,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英雄与奸雄之间的界限模糊。通过这一情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操从一个有志青年到一代枭雄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