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的意思】“光风霁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天气晴朗、明朗,也比喻人的性格开朗、心胸宽广、气度不凡。这个成语不仅用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常用来赞美人的品德和气质。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光风霁月 |
拼音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出处 | 《宋史·道学传》:“若夫知天之明,而见其光;知地之静,而见其和;知人之性,而见其德;则光风霁月,不言而信。” |
本义 | 指雨后初晴时的明朗景象,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天空澄澈。 |
引申义 | 比喻人的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品行高洁、气质优雅。 |
二、成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真可谓“光风霁月”。 |
描写自然景象 | 雨过天晴,湖面波光粼粼,真是光风霁月的好时节。 |
赞美人物 | 她待人接物温和有礼,举止大方,堪称“光风霁月”的典范。 |
三、相关词语与近义词
成语 | 解释 |
心胸开阔 | 指人思想豁达,不计较小事。 |
光明磊落 | 形容人做事正直,没有私心。 |
清风明月 | 比喻清闲无事或高雅的情趣。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光风霁月”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 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除非表达对某人高尚品格的赞赏。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的搭配,避免误解其含义。
五、总结
“光风霁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既可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清新明亮,也可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格美的追求,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境界。在写作或交流中适当使用,能增添语言的美感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