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干部家属下放回乡回乡的国家有什么政策吗】在1960年,中国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这一时期由于自然灾害、政策失误等原因,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和经济困难。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对部分干部及其家属进行“下放”处理,即安排他们回到原籍农村生活。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的干部及其家属。
一、政策背景
1960年前后,国家开始逐步调整政策,强调“精简机构、压缩城镇人口”,以减少城市对粮食和物资的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干部家属的生活问题,也出台了相关安置政策,鼓励他们返回农村,依靠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二、主要政策内容
| 政策名称 | 内容概要 |
| 下放政策 | 国家要求部分干部及其家属回原籍农村居住,减轻城市负担,支援农业生产。 |
| 安置补助 | 对下放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安家费、粮食配给和生活补贴。 |
| 就业安排 | 部分下放人员被安排到农村参加劳动,或由地方政府协助解决就业问题。 |
| 医疗保障 | 下放人员可享受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但条件相对城市较差。 |
| 教育保障 | 子女教育由当地学校接收,但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
三、政策执行情况
尽管有相关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干部家属仍面临较大困难。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粮食供应紧张,加之部分干部本身缺乏农业技能,导致他们在农村生活较为艰难。此外,一些干部因政治原因被强制下放,心理压力较大。
四、总结
196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干部家属下放回乡的政策,旨在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农业生产。这些政策包括安置补助、就业安排、医疗和教育保障等。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特殊,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下放人员生活困难,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策细节或具体案例,建议查阅地方档案馆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