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鹤失众出处于哪里】一、
“爱鹤失众”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闵公二年》。原意是说,卫懿公喜欢养鹤,甚至给它们封官加爵,结果导致国家失去民心,最终被狄人所灭。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沉迷于无益之事,忽视百姓疾苦,最终导致国家衰败或自身失败。
在历史中,“爱鹤失众”不仅是对卫懿公的批评,也成为了后世警醒统治者应以民为本的重要典故。该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不务正业、荒废政事的领导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爱鹤失众 |
出处 | 《左传·闵公二年》 |
原文出处 | “公曰:‘吾爱之,虽好之,不如其有众也。’……于是乎,卫人逐之,而立公子黔牟。”(注:原文未直接出现“爱鹤失众”,但故事背景一致) |
含义 | 比喻统治者沉迷于无益之事,忽视百姓,导致失去民心和政权。 |
故事背景 | 卫懿公喜爱养鹤,给予鹤极高的待遇,甚至封官授爵,不理朝政,最终因国力衰弱被狄人攻灭。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讽刺或批评统治者或领导者的不作为、脱离群众行为。 |
后世影响 | 成为古代政治文化中的警示典故,强调“民为邦本”的思想。 |
三、结语
“爱鹤失众”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深刻的治国理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不能因私欲而忽视根本,只有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才能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