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是什么意思】“拱伏无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种情况下完全服从、顺从,没有任何反抗或违背的行为。这个词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西游记》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对玉帝和如来佛祖的绝对服从。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拱伏无违 |
出处 | 《西游记》 |
字面意思 | “拱”指恭敬地低头,“伏”是臣服,“无违”是没有违背的意思。整体意思是恭敬臣服,没有违背。 |
引申义 | 形容一个人完全服从权威,毫无反抗之心。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描写人物服从权威或被压制的情节。 |
二、详细解释
“拱伏无违”最早出现在《西游记》中,描述的是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的情景。在此之前,孙悟空曾大闹天宫,挑战天庭的权威,但最终被如来用五指山压住,并承诺不再反抗。此后,孙悟空虽被束缚,却始终不敢有丝毫违背,因此被称为“拱伏无违”。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孙悟空性格上的转变,也反映了佛教中“降伏心魔”的思想,即通过修行和忍耐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服从。
三、相关延伸
词语 | 含义 |
俯首帖耳 | 形容非常顺从,像耳朵一样贴着头,表示极度服从。 |
俯首称臣 | 表示向对方低头称臣,表示臣服。 |
心服口服 | 心里佩服,口中也承认,形容完全信服。 |
这些词语都与“拱伏无违”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服从或信服的意思,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略有不同。
四、总结
“拱伏无违”是一个带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服从状态。它不仅出现在古典小说中,也可以用于现代语境,表达对权威、规则或某种力量的完全遵从。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