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通过的一项重要国际气候协议。该协定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最重要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其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这一目标被认为是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崩溃等。
以下是关于《巴黎协定》的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协定名称 | 《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 |
通过时间 | 2015年12月12日 |
会议地点 | 法国巴黎,COP21(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目标 | 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 |
签署国家 | 全球196个缔约方(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 |
实施方式 | 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s) |
责任机制 | 每五年提交一次进展报告,逐步提高减排力度 |
资金支持 |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
退出机制 | 缔约方可申请退出,但需提前至少一年通知 |
《巴黎协定》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外,该协定还鼓励私营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气候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格局。
尽管《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框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各国减排承诺的落实、资金到位情况以及技术转让等问题。因此,持续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仍是实现协定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