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文言文翻译】“七步成诗”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这个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作诗的故事,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本文将对“七步成诗”的原文进行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关键内容。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赋诗,不得。欲杀之。其母曰:“汝弟有才,可使作诗。”帝曰:“若能七步中作诗一首,便赦之。”植应声便作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曰:“汝才思敏速,可赦。”
翻译:
魏文帝曹丕曾命令他的弟弟东阿王曹植写诗,但曹植未能完成,于是曹丕想杀了他。曹植的母亲劝他说:“你弟弟很有才华,让他作诗吧。”曹丕说:“如果他能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就饶了他。”曹植立刻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后说:“你的才思敏捷,可以赦免。”
二、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主要人物 | 曹丕(魏文帝)、曹植(东阿王) |
故事背景 | 曹丕因嫉妒曹植才华,欲加害于他,逼迫其作诗 |
七步成诗 | 曹植在七步内即兴作诗,展现惊人才华 |
诗歌内容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诗歌寓意 | 借豆与豆萁的关系,暗喻兄弟相残的无奈与哀伤 |
结果 | 曹丕被曹植的才华所打动,赦免了他的性命 |
三、延伸思考
“七步成诗”不仅是一则关于才华的故事,更反映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曹植的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煮豆的情景,实则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兄弟之情的惋惜和对权力斗争的讽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此外,“七步成诗”也成为后世形容人聪明、才思敏捷的成语,常用于赞美人的机智与文学素养。
结语:
“七步成诗”不仅是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章,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与分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也能感受到古人语言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