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趔趄在课文中的意思

2025-10-03 20:36:44

问题描述:

趔趄在课文中的意思,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20:36:44

趔趄在课文中的意思】“趔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动作或状态。在语文教材中,该词往往出现在描写人物行为、心理或环境的段落中,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本文将从词义解析、课文中的具体用法以及语境分析三个方面,对“趔趄”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义解析

词语 含义 用法
趔趄 身体不稳,脚步歪斜,常因疲劳、惊慌、醉酒等原因导致 动词/形容词,多用于描写人或动物的动作

“趔趄”通常用来形容人在走路时身体不平衡,步伐不稳,有时也带有一种轻微的踉跄感。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状态。

二、课文中的具体用法

在小学或初中语文课本中,“趔趄”一词常见于描写人物行动的句子中。例如:

- 《小英雄雨来》:文中提到“他趔趄了一下,差点摔倒。”

- 《少年闰土》:描述“他一边走一边趔趄,好像很累的样子。”

这些句子通过“趔趄”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身体状况或情绪状态,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语境分析

课文篇目 出现句子 语境分析
《小英雄雨来》 “他趔趄了一下,差点摔倒。” 表现雨来在紧张或疲惫状态下身体的不稳,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
《少年闰土》 “他一边走一边趔趄,好像很累的样子。” 描写闰土的疲惫状态,体现生活艰辛,增强人物真实感
《草船借箭》 “诸葛亮站在船头,神色自若,而周瑜却有些趔趄。” 通过对比,突出诸葛亮的沉稳与周瑜的不安,增强戏剧效果

四、总结

“趔趄”在课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1. 增强画面感: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场景。

2. 表现人物状态:如疲惫、紧张、慌乱等,帮助理解人物心理。

3. 丰富语言表达:避免重复使用“走”“跑”等简单动词,提升语言表现力。

因此,在阅读课文时,遇到“趔趄”一词,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词语 趔趄
含义 身体不稳,脚步歪斜
常见课文 《小英雄雨来》《少年闰土》等
语境作用 增强画面感、表现人物状态、丰富语言表达
使用方式 动词/形容词,常用于描写人或动物的动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趔趄”虽非高频词汇,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值得学生在学习中重点关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