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读书,甚至到了手中不放下书本的地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有才学的将领的故事。
故事简介总结: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吕蒙是东吴的一位武将,起初并不喜欢读书,认为自己只要能打仗就足够了。后来,孙权劝他多读书,以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吕蒙听从劝告,开始刻苦学习,每天坚持阅读书籍,废寝忘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识大大增长,不仅能够处理政务,还能与文臣进行深入讨论,最终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
手不释卷故事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主要人物 | 吕蒙、孙权 |
故事背景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频繁 |
故事梗概 | 吕蒙起初不爱读书,后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终成才将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专心读书,不轻易放下书本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对知识的重视,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没有早晚,只要肯下功夫,就能有所成就。吕蒙从一个武将转变为有学问的将领,正是“手不释卷”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