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群玉山头见”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是唐代宫廷乐舞诗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杨贵妃的绝世美貌与仙姿。这首诗以其华丽的语言、浪漫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原文: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 看见天上的云彩,仿佛是她轻柔的衣裳;
> 看到盛开的花朵,恍若她的美丽面容。
>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相见,
> 只能在瑶池仙境的月光下相逢。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极富想象力的手法,将杨贵妃的容貌比作天上仙子,既有现实的描写,又有神话的渲染。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她的衣着与容貌,展现了她的高贵与美丽。“春风拂槛露华浓”则进一步烘托出她在春日里的娇艳姿态。
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则是对杨贵妃形象的升华,把她比作仙界人物,暗示她并非凡人,而是来自仙境的美人。这种手法不仅突出了她的超凡脱俗,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倾慕之情。
文化背景:
《清平调》是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三首组诗之一,属于宫廷乐章,用于宴会或庆典场合。诗中融合了现实与幻想,既是对杨贵妃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盛世繁华的感叹。
“群玉山”在古代传说中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仙境;“瑶台”同样是神话中的仙宫,代表着高洁与神秘。因此,“若非群玉山头见”不仅是对杨贵妃美貌的极致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她如梦似幻的向往。
结语:
“若非群玉山头见”一句,虽短短数语,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美的象征,一种对理想之美的追求。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怀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