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藏息相辅原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教育论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著作之一。其中“藏息相辅”是《学记》中关于学习与休息关系的重要观点,强调学习与休息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原文概述
“藏息相辅”出自《学记·乐正克》篇,原文如下: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可以言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应当在学生尚未产生不良行为之前加以引导(豫),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学(时),通过互相观察和学习来提高(摩)。而“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则指出学习要懂得积累与修养,同时也要有休息与游乐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道理(义)。
二、核心思想总结
“藏息相辅”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深入(藏、修),也要重视适当的休息与放松(息、游)。这种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效率,避免疲劳和厌学情绪。
三、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学记·乐正克》 |
原文内容 |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核心含义 | 学习与休息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
教育意义 |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节奏感与平衡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心理状态。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教育中,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提升学习质量。 |
与“豫、时、摩”关系 | 是“豫、时、摩”之后的进一步延伸,强调学习后的积累与调节。 |
四、结语
“藏息相辅”不仅是古代教育智慧的体现,也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藏”与“息”,才能真正做到“修”与“游”,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