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个人简介】王昌龄(约698年-756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杰”,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夫子”和“七绝圣手”。其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场景以及闺怨思乡之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人物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王昌龄 |
字 | 少伯 |
出生年份 | 约698年 |
逝世年份 | 756年 |
籍贯 | 江宁(今江苏南京) |
所处朝代 | 唐代 |
主要身份 | 诗人、官员 |
代表诗体 | 七言绝句 |
代表作品 |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 |
文学地位 | “诗家夫子”、“七绝圣手” |
人生特点 | 仕途不顺,但诗才卓越 |
二、主要成就与影响
王昌龄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极具画面感。他的边塞诗气势磅礴,如《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将士的同情。
此外,他在描写女性心理和离别情感方面也十分细腻,如《闺怨》中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尽管王昌龄一生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但他始终坚守文人的操守,坚持诗歌创作,为唐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后世评价
后人对王昌龄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清代学者沈德潜曾评价他:“七言绝句,王昌龄最为擅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王昌龄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精神,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爱情与理想的追求。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