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走狗什么意思】“走狗”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奔跑的狗”,而是带有强烈贬义的比喻性词语。它常用来形容那些为权势者或恶势力效力、出力的人,通常带有讽刺和批评的意味。
一、词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性 | 名词(也可作动词) |
| 基本含义 | 原指受人驱使、奔走效劳的狗,现多用于比喻为权贵或恶势力效力的人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合 | 批评、讽刺、文学作品等语境中 |
| 常见搭配 | “走狗帮凶”、“走狗文人”、“主子的走狗”等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走狗”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原意是“跑动的狗”,如《左传》中有“走狗之言”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为权贵奔走、为其效劳的人。到了近代,“走狗”一词被广泛用于讽刺那些依附于反动势力、为非作歹的人。
三、现代用法举例
1. 政治语境
- “他不过是国民党政府的走狗。”
- “这些官员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2. 文学与媒体
- “小说中描绘了那些为恶霸办事的走狗形象。”
- “评论文章指出,某些媒体是权力的走狗。”
3. 日常口语
- “别以为你帮他做事就没人知道,你就是他的走狗。”
四、与其他类似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情感色彩 | 使用范围 |
| 走狗 | 为权势者效力的人 | 贬义 | 广泛 |
| 马屁精 | 奉承讨好别人的人 | 贬义 | 日常用语 |
| 助纣为虐 | 帮助坏人做坏事 | 贬义 | 文学/政治语境 |
| 狗腿子 | 依附权贵的人 | 贬义 | 口语/文学 |
五、注意事项
- “走狗”虽为贬义词,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如“附庸”、“帮凶”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走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而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讽刺性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依附权贵行为的批判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