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乐毅论原文及翻译】《乐毅论》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相传为他所书。此帖内容为一篇历史人物传记,讲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辅佐燕昭王伐齐、功成身退的故事,文章文辞典雅,书法笔法精妙,历来被奉为楷书典范。
一、文章总结
《乐毅论》全文共四百余字,分为五段,分别讲述了乐毅的生平事迹、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其后人对他的评价。文章语言庄重,结构严谨,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和治国理念。
从书法角度来看,《乐毅论》笔法流畅,结构匀称,展现了王羲之楷书的成熟风格,被誉为“正书之祖”。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惟此君子,明德惟馨。 | 只有这位君子,品德高尚,如香气般远播。 |
其心也,清而无瑕;其行也,慎而无过。 | 他的内心纯净无瑕,行为谨慎无错。 |
始于微贱,终于显达。 | 起初出身卑微,最终成就显赫。 |
遭时之乱,不改其志。 | 面对乱世,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
以忠事君,以义安民。 | 以忠诚侍奉君主,以道义安定百姓。 |
功成不居,退隐林泉。 | 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退隐山林。 |
后世贤者,莫不景仰。 | 后世的贤人,无不敬仰他。 |
余尝览其迹,感其心,遂书之。 | 我曾观赏他的遗迹,感慨他的内心,于是将其书写下来。 |
三、结语
《乐毅论》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历史文章。它通过乐毅的生平,传达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同时也体现了王羲之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篇作品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