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什么意思】“功成身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道德经》中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其字面意思是:在完成一项事业或取得成功之后,主动退出舞台,不居功自傲,也不贪恋权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淡泊名利、知进知退的智慧。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功成身退 |
出处 | 《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含义 | 在事业成功后,主动退隐,不居功自傲,不贪恋权位。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有成就的人懂得适时退出,保持低调。 |
近义词 | 激流勇退、急流勇退、功成弗居 |
反义词 | 贪图名利、居功自傲、恋栈不去 |
二、出处与演变
“功成身退”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原句是:“功成而不居,是谓不争。”后来演变为“功成身退”,成为一种人生哲学。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尤其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顺应自然、不争不抢、知足常乐。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功成身退”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官场,也可以理解为:
- 职场中: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或取得成果后,主动让位给他人,不占功劳。
- 创业中:创业者在企业稳定发展后,选择退出管理层,让更有能力的人接手。
- 人际关系中:在帮助他人后,不求回报,不炫耀自己的贡献。
这种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也是一种成熟的体现。
四、典型例子
人物 | 事例 | 是否符合“功成身退” |
范蠡 | 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放弃高官厚禄,隐居江湖 | 是 |
张良 | 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辞官归隐,不再参与政治 | 是 |
诸葛亮 | 虽然鞠躬尽瘁,但并未追求个人名利,而是以国家为重 | 部分符合 |
现代企业家 | 如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后逐步退出一线管理 | 是 |
五、总结
“功成身退”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功之后,应保持谦逊和冷静,不被名利所困,懂得适时退让,才能走得更远。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