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断丝连词语意思】“藕断丝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虽然表面上已经分开或结束关系,但内心仍有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藕断之后,仍然有细丝相连的情景,寓意情感上的牵绊。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藕断丝连 |
拼音 | ǒu duàn sī lián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虽则情同骨肉,未尝有言;而义重于山,情深似海,若此者,岂非天性之所致也?古人云:‘藕断丝连’,信矣。” |
释义 | 比喻表面上已经分手或断绝关系,但感情上仍有难以割舍的联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爱情、友情或亲情中的复杂情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或无奈情绪。 |
近义词 | 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难舍难分 |
反义词 | 彻底决裂、一刀两断、形同陌路 |
二、词语来源
“藕断丝连”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原句是“藕断丝连,信矣”,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即使在分离后依然存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感情纠葛 | 两人分手多年,却仍保持着联系,真可谓“藕断丝连”。 |
友谊深厚 | 虽然多年未见,但彼此心中仍有牵挂,真是“藕断丝连”。 |
家庭关系 | 父子之间虽有隔阂,但血脉相连,依旧“藕断丝连”。 |
四、情感色彩
“藕断丝连”通常带有一种温柔、感伤的情绪色彩,强调的是情感的延续性和复杂性。它不完全是负面的,有时也表示一种深情厚谊,即便表面疏远,内心依然牵挂。
五、总结
“藕断丝连”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物理上的“藕断丝连”现象,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类情感中的复杂与细腻。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已经结束的关系,却依然在心底留下痕迹的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写作或交流中增添语言的感染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