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深切敬仰与悲悯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和精神不朽的思考。
诗句的意思是: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为国捐躯、忠于职守,死后便可安葬于青山之中,不必一定要用马革包裹尸体运回家乡。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豁达、悲壮的情感。
本诗创作于1839年(己亥年),是龚自珍在辞官南归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全诗原文:
> 九州生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歌背景与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通过“万马齐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沉闷、压抑的氛围。诗人呼吁打破陈规,大胆启用人才,以振兴国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则是在这种背景下,表达对忠诚将士的敬意与惋惜。
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
原文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作者 | 龚自珍 |
创作时间 | 1839年(己亥年) |
诗题 | 《己亥杂诗》之一 |
诗歌主题 | 对忠烈之士的敬仰,对人才的呼唤 |
诗句含义 | 忠勇之士即使战死沙场,也可安葬于青山,无需回乡 |
背景 | 诗人辞官南归,忧国忧民之心 |
情感基调 | 悲壮、深沉、激励 |
结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更是对忠诚、奉献与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并不一定需要荣耀归乡,他们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