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什么意思】“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老年人,尤其是年纪非常大的老人。这个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使用,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下面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1. 词义:
“耄耋”指的是年老、高龄,通常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耄”指八十岁,“耋”指九十岁,合起来表示高龄老人。
2. 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八十曰耄,九十曰耋。”说明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不同的称呼。
3.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长者的尊敬,也可用于描述长寿或老年生活。
二、相关词汇对比
词语 | 含义 | 年龄范围 | 使用场景 |
耄 | 八十岁 | 80岁左右 | 表示年老 |
耋 | 九十岁 | 90岁左右 | 表示高龄 |
耄耋 | 八十至九十岁 | 80-90岁 | 总称高龄老人 |
高寿 | 非常长寿 | 一般超过90岁 | 强调寿命长 |
三、常见用法举例
- 文学作品中:
“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令人敬佩。”
——形容年迈但依然勤奋的人。
- 日常表达中:
“他已是耄耋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
——表达对老人身体状况的赞美。
- 历史文献中:
“朝廷特赐‘耄耋’之名,以表尊老之意。”
——体现古代对高龄老人的尊重。
四、文化意义
“耄耋”不仅是一个年龄的代称,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长寿、智慧和德行的崇尚。在传统文化中,高龄被视为一种福气和美德,因此“耄耋”一词也常与“福寿安康”等美好祝愿联系在一起。
五、小结
“耄耋”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专指年事已高的老人,尤其适用于八十至九十岁之间。它不仅用于描述年龄,还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与祝福。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和正式场合中仍具重要价值。
总结:
“耄耋”是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源于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划分,常用于表达对长者的尊敬与祝福,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