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若惊龙是什么意思】“矫若惊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姿态、动作或书法笔迹等非常优美、灵动,仿佛龙在空中飞舞一般。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原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用于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一、
“矫若惊龙”字面意思是“矫健如飞龙”。它通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中笔画流畅、气势非凡,或者形容人物动作轻盈、优雅,具有动感和生命力。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也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潇洒、气度不凡。
该成语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后世多用以赞颂其艺术成就。现代使用中,除了书法,也可形容舞蹈、体育动作等具有美感和力量感的表现。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矫若惊龙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字面意思 | 矫健如飞龙 |
引申含义 | 形容书法笔势流畅、姿态优美;也可形容人物动作轻盈、气度不凡 |
使用场景 | 书法、艺术、文学、体育、舞蹈等领域 |
赞美对象 |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形容各种具有美感和动感的表现,如舞蹈、动作设计等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意象(如龙)的审美追求 |
三、结语
“矫若惊龙”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也象征着一种充满生命力与美感的表达方式。在当代文化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