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的意思是什么】“婆罗浮屠”是东南亚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许多不了解这一地名的人来说,“婆罗浮屠”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或难以理解。那么,“婆罗浮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下面将从字面含义、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面含义
“婆罗浮屠”(Borobudur)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和巴利文的组合。“Bora”在古印度语中意为“山”,“Budur”则有“佛塔”或“佛寺”的意思。因此,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山上的佛塔”或“山顶上的寺庙”。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Borobudur”可能是由“Bhara”(意为“神圣的”)和“Budur”(意为“佛塔”)组合而成,进一步强调其宗教意义。
二、历史背景
婆罗浮屠建于公元8世纪左右,是当时统治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Sailendra)所建造。它最初是一座大型佛教寺庙,用于供奉佛陀并作为修行场所。整个建筑群由五层平台组成,象征着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在15世纪后,由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婆罗浮屠逐渐被废弃,直到19世纪才被重新发现并开始修复。如今,它已成为印尼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三、文化意义
婆罗浮屠不仅是一个宗教建筑,更是古代东南亚文明的象征。它的雕刻艺术、建筑风格和宗教内涵都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深厚的佛教文化。此外,婆罗浮屠还与附近的普兰巴南神庙(Prambanan)一起,构成了爪哇岛上最著名的宗教遗址群。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名称来源 | “婆罗浮屠”源自梵文/巴利文,意为“山上的佛塔”或“山顶上的寺庙” |
建造时间 | 公元8世纪左右,由夏连特拉王朝建造 |
建筑结构 | 由五层平台组成,象征佛教的“三界” |
宗教意义 | 最初是佛教寺庙,用于供奉佛陀和修行 |
文化价值 | 象征古代东南亚文明,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现状 |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印尼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婆罗浮屠”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世界奇迹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