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保金怎么计算】残保金,全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一项政策性基金。用人单位在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情况下,需按照规定缴纳残保金。以下是对残保金计算方式的总结与说明。
一、残保金的基本概念
残保金由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征收,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康复等项目。其征收对象主要是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
二、残保金的计算方法
残保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 残保金 = 应缴金额 × 缴费比例
其中:
- 应缴金额 = 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 × 残保金征收比例(根据地区政策不同)
- 缴费比例 = 地方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通常为1.5%或2%)
三、具体计算步骤
1. 确定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
包括所有在职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 计算应安排残疾人人数
根据单位职工总数,乘以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如1.5%)。
3. 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若实际安排的残疾人数量少于应安排人数,则差额部分需按标准缴纳残保金。
4. 计算应缴残保金金额
差额人数 × 平均工资 × 缴费比例
四、残保金计算示例
项目 | 数值 |
单位职工总数 | 100人 |
当地规定残疾人就业比例 | 1.5% |
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 1人 |
差额人数 | 100 × 1.5% - 1 = 0.5人 |
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8000元/月 |
残保金征收比例 | 100% |
计算:
0.5人 × 8000元 × 12个月 × 100% = 48,000元
五、影响残保金的因素
因素 | 影响说明 |
职工人数 | 人数越多,应安排残疾人人数越多,可能增加应缴金额 |
平均工资 | 工资越高,应缴金额越高 |
地区政策 | 不同地区对残疾人就业比例和征收标准有所不同 |
残疾人安置情况 | 安置人数越多,应缴金额越少 |
六、注意事项
- 残保金的征收具有强制性,未按规定缴纳将面临罚款或信用记录影响。
- 部分地区对小微企业有减免政策,建议咨询当地财政或残疾人联合会。
- 残保金的使用需接受财政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七、结语
残保金的计算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基本公式和流程,便能清晰了解应缴金额。用人单位应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合理安排残疾人岗位,不仅有助于减轻残保金负担,也能体现社会责任感。